奧運來了,電訊商的電話也來了。

「只需購買這個計劃,你就可以見證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啦!」每接到這類推銷電話,總覺得啼笑皆非。啼,因為這已是今天不知第幾個推銷電話。笑,因為對方竟相信還有人用願意掏腰包購買資訊。

「點解我唔上YouTube,甚或奧運會官方網站?何苦要同錢作對?」那些奧運會資訊,只是一些數據、精華及獎牌榜之類,並非賽事的即時轉播。難道我的電訊商竟然查不出我用的是iPhone?

[youtube=http://hk.youtube.com/watch?v=ujyqjMbI7V8]

雖然,也很容易打開了以下這種…

[youtube=http://hk.youtube.com/watch?v=lnh-srfUGyw]

另外,這裡是相集

大家明白,思哲肯定不是個一面倒反對收費的那種人,只要值得,我還是很願意花的。就像美國,現在iTunes Store有兩套熱門的付費下載短片《Dr Horrible》和《Stephen King’s “N.”》,用戶需要繳4美元的通行証,然後可以自由下載到iPod、iPhone或桌面電腦去看。重要的是,兩齣戲本可以在短片網站上免費收看。

然而,這兩齣戲,明明在iTunes Store熱賣,美國人不是正值信貨危機嗎,何以還這麼能花,免費的不看,要看付費的,難道都在用最後的財產嗎?

總會令人做出「反常」的事,這就是Steve Jobs和Apple的利害。不是嗎?在大部分港人的眼裡,免費的不要,搶著去付錢,根本就違反常理。男人要是花錢買了什麼免費貨,說出來還會挨老婆駡。因為,我們始終認為手機是手機,是打電話的工具,另外,《家好月圓》得在電視機看,至於巴士阿叔就要用電腦。

自從用了iPhone之後,思哲已徹底改變以上的做法,它令我相信,用一部手機上網的方便和舒適度,原來真的可以超過一部電腦。事實上,比較老土的手機收費電視服務,美國亦有480萬左右的客戶,大約等於2.1%的手機用戶。所謂的手機電視,就是節目按時間播放,用戶繳付月費收看的模式。我猜,這大概解答了何以本地電訊商對於手機電視的推動這麼有信心了。

《2008年8月7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