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與自由 ✎

Tag yahoo

放心,我們只炒1400人

環球經濟衰退,銀行收緊信貸,倒閉潮一觸即發,佑威、泰林、合俊、金至尊先後清盤。沒法子,在這時候,債台高築的積弱公司,自然首當其衝。 傳統的聖誕旺季,今年的消費也計大不如前,預計訂單減少,不少公司趁現在減省成本,受到offline世界牽連,向來積弱的Yahoo雖不致於關門大吉,楊致遠發信給員工,表示即將裁員1成,大約1400人左右。有趣的是,一般企業裁員不會預報,上午收到大信封,立即收拾細軟,下午已經人去樓 空。 Yahoo則剛好相反,信內提到:「在今年,尤其最近三個月,公司遇到許多巨大挑戰(應該指收購),全球廣告市場氣候轉變…在宣佈第三季業績的今天,我們決定在最後的三個月內,把年度成本再降4億美元。」楊致遠說:「受影響的員工,將在未來數周內接到通知(即有可能數周後才收到大信封?),公司明白這個消息會產生許多不確定,不過相信這將對Yahoo長遠而言是有益的。」 像這樣預告裁員的消息,實在非常不明智。到底1400人名單決定好沒有?往後幾周,要是決定了,你是Yahoo員工,你還會有心機工作嗎?要是未決定,趁這段時間可以做點什麼「預防」被炒嗎?Yahoo這公司為什麼總是那樣拖泥帶水? 那邊廂,Eric Schmidt說:「It’s a race between a contraction in advertising, which would affect everybody, and a very positive shift from offline to online.」早兩年的收購遊戲Google玩夠了。由於經濟步入嚴冬,從今日起, Google雖然沒有計劃裁員,將更審慎使錢,聘請員工的速度會減慢,像YouTube那種大型收購不再容易出現。 《2008年10月23日刊於蘋果日報》

Yahoo-Microsoft合併失敗

終於,Steve Ballmer放棄了跟Yahoo糾纏下去,宣佈撤銷收購。可以想像,Yahoo的股價馬上就要崩潰。 在一月底,Microsoft提出以31美元收購,Yahoo還價40美元。過了不久,Microsoft提價至33美元,Yahoo也降價至37美元,然而最終還是談不攏。要知道,從收購消息傳出那天起,Yahoo股價已經升了不少,現在暫撤收購,Yahoo馬上就要打回原形。下一次Microsoft再出價,很可能連30美元也沒有了。 有分析員說,Yahoo管理層不肯接受收購,他們並沒有將股東利益放在首位,楊致遠應為此負責。不過,事實上如果microsoft很有把握,大可以出動敵意收購來叫楊致遠為首的管理層屈服。 較早時候,Microsoft曾考慮計劃運用3千萬美元預算,設立proxy fight來對抗yahoo管理層。只不過,今次Microsoft留下重回談判桌的伏線,講明將不取採敵意收購。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就是Microsoft知道敵意收購的勝算不高,而且proxy fight一旦開始了就是拖時間的訴訟期,到頭來需要和解,還不外乎又是出價。 要知道,用Ballmer 致電楊致遠那天起的Yahoo收市價及Microsoft最終33美元收購價計算,Yahoo股東們本應得到逾70%的premium。再說,Yahoo沒有制訂長遠策略的能力,楊致遠為「抵抗」Microsoft的收購,不惜宣佈試驗以Google Adsense取代自家的Panama,形同斷送Yahoo的前程,網友更在思哲博客留言說:「Google才是Yahoo最大的敵人啊,飲鴆止渴,悲哀!」 今日開市,不知Yahoo股價會跌得幾甘呢? 下為Ballmer寫給楊致遠「答謝信」,字裡有骨,唔知Jerry睇完有咩感覺呢? May 3, 2008 Mr. Jerry Yang CEO and Chief Yahoo Yahoo! Inc. 701 First Avenue Sunnyvale, CA 94089 Dear Jerry: After over three months, we have reached the… Continue Reading →

官僚組織圖

The only thing that saves us from the bureaucracy is its inefficiency. ─ Eugene J. McCarthy 昨天,利世民推薦網站Cogmap,能繪畫和分享公司的組織圖,也能修改,有點像維基百科,很好玩。 第一時間,思哲打開Google的組織圖,不可以稱之官僚,但確實比我想像中複雜。然後,沿著相關圖表的連結,我又參觀了Microsoft和Yahoo的險峻壯觀,但見山頭繁多,萬子千孫,銜頭紛亂。結論是,原來Google已經相對上不太官僚了。 思哲同時打開Google、Yahoo、Microsoft的組織圖,比較一下,三家公司的共通之處,是強調營銷和技術部門的平衡管理。但有趣的是,三家技術型公司,分別的技術主管,在組織圖上的地位,跟公司的成就卻並不成正比。 Google的技術主管Sergey Brin和產品主管Larry Page,在架構上,二人皆在Eric Schimdt之下。反之,Yahoo技術主管兼創辦人David Filo,非但跟大權在手的Sue Decker互不從屬,架構上他甚至要比Decker還高半級。至於Microsoft,自從Bill Gate退下來,Steve Ballmer沒有連同技術部門一併吞噬,因為本身多次成功創業的Ray Ozzie,被Gate選中,接替當總程式設計師,在架構上能與Ballmer平起平坐。 公司處於不同時期,需要不同的架構。創業初期,人手少,架構簡單,但隨著生意迅速增長,公司不得不增聘人手和建立制度,來確保產品服務的質素穩定。只不過,官僚的制度易建難解,一但臃腫起來,作為舵手的主席或CEO看來像有無上權力,但有時,官僚的威力甚至可以將主席邊緣化,令公司舉步為艱。相反,擁有創業者DNA的企業,就像Google,不管它是否技術主導,也不管是否由創辦人出任CEO,卻一樣較容易取得成功。 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生產Blackberry手機聞名的Research In Motion,原來本身並沒有Research的部門。 2007年4月1日刊於《蘋果日報》

Yahoo!敬酒唔飲

A bad agreement is better than a good lawsuit. ─ 意大利諺語 Yahoo!的楊致遠,致函小股東,解釋拒絕Microsoft的收購建議,理由是作價太低。這一點,可以理解。畢竟,誰都看得出Microsoft手上鈔票多的是,作為賣家,少不免要討價還價一番。不過,楊致遠公開了董事會決定之後,隨即有小股東入稟,要求Yahoo!的董事會,認真考慮Microsoft的收購建議。 雖然楊致遠說,Yahoo!是首屈一指的入門網站,也是網上廣告的最大平台,更在中國和日本勝過對手,加上手上廿億現金,不過,那些都是過去的陳述,對未來,Yahoo!似乎仍然未有任何方向。 Yahoo!現在的所謂Starting Point Objective,也就是要上網的人以Yahoo!作為首頁,根本不是一個甚麼策略。改改首頁,只不過是幾個Click的距離。難道楊致遠真的認為,網民真的十年如一日? 其實Yahoo!不是完全沒有過人之處;它的網上小工具,如Mail,雖然沒有Google的破格,但偏偏做得平易近人,所以仍大受歡迎。成功不用走得太前,只要不斷地貼群眾,這一點,Yahoo!在微細處把握得非常準確,可是偏偏在大策略上,就顯得進退失據。 始終,Yahoo!要生存下去,不外乎三條路︰搜尋器、提供資訊、網上工具。 若當年Yahoo!用了Google,今天也不會落得如此田地,Yahoo!要走搜尋器之路,遲了七年。至於提供資訊嘛,對不起,仍然是廣告收入主導,BacktoSquareOne。說到底,沒有廣告收入,Yahoo!沒有希望;而Microsoft也講得明白,Google將會一市獨大。 要是Yahoo!要靠提供網上工具來維生,卻想不出廣告以外的收入模式,也只會是死路一條;況且,網上工具是場多邊混戰,就連Microsoft也打得吃力,Yahoo!可以獨力應付嗎?Yahoo!有能力搞收費服務嗎? Yahoo!的反應,Microsoft早已計算在內,且看兇狠的美國律師,會如何繼續打下去。 2007年2月15日刊於《蘋果日報》

悔婚和危險關係

Yahoo!和Microsoft門當戶對,雙方既是不同時代的象徵,由去年Project Panama雙方開始拍拖,至今談婚論嫁,更開宗明義是要令Google難為,正路是頭條的材料,可惜浸淫在後現代的情慾橫流之中,都成了花邊新聞。 俱往矣。反正Yahoo!嫌棄禮金單薄;而Microsoft在宣佈提出收購後,蒸發了的市值,也近400億,幾乎是禮金總數的九成。當然,Microsoft股價下挫,間接令現金加股票的禮金貶值,Yahoo!悔婚,不算新聞。世紀婚禮談不攏,不打緊,Microsoft早已在另一邊廂獨自精采。 Microsoft娶了Danger,Inc.,並會將它安置在Entertainment & Devices,也就是搞Xbox和Zune的那一房;而Danger推出的Sidekick,在美國有不錯的Buzz,正好為人丁單薄的這房喜。 更重要的是,蘋果的iPhone將MacOSX帶到尋常百姓家,誰都知手機是當下兵家必爭之地。 Google旗下的Android,更是衝流動互聯網平台而來的OS。至今,Microsoft最成功的主打,仍然是OS。而這宗危險關係,明顯是為了延續Microsoft的一貫策略︰由佔據PC的OS制高點,擴展到流動互聯網平台OS的影響力。 話說回頭,Danger的創辦人Rubin,被摒出門外之後,另起爐灶搞Android,如今成為了Google現在最有潛力的後。Danger這個小家碧玉,說不定更好生養,更能為Microsoft開枝散葉。 2007年2月14日刊於《蘋果日報》

兩個臭皮匠,不如一個諸葛亮

至今,Microsoft收購Yahoo依然未有定案,最心急者,莫過於兩家公司位於世界各地的員工及股東。 農曆年前,各大行分析報告出個不停,兩位Google的手下敗將,一下子成了國際財經界密切關注的準新人。誰不知,農曆年後Yahoo竟然一口拒絕Microsoft的娉禮,與此同時,表示有興趣加入收購戰的,還包括梅鐸和仗義出價的Google,令事情看上去更不明朗化。 這時候,Google居然使出壟斷牌,有失強者風範之餘,今年股價足足蒸發25%也是活該。 不是嗎?打個比喻,兩公司合併,就像兩運動員合二為一,好的合體,就是二人的所長能互補長短,例如一個擅長游水,另一個擅踩單車,合體後差不多鐵人耐力賽。要是風馬牛不相及,一個跨欄另一個舉重,那是錯誤的結合,就像eBay和Skype現在般尷尬。 思哲認為,Yahoo唯一勝過Google的地方,就是互聯網流量,那些流量源自於Yahoo的網上工具,舉例字典,電郵,新聞,財經之類,換言之,Yahoo的所長是網上工具。至於Microsoft,毫無疑問不在互聯網,他們擅長的是桌面工具。兩個擅於製造工具的人合了體,還不過一個出色的工匠。 相反,協助Google號令天下的Search Advertising市場,Microsoft和Yahoo都是輸家,兩個輸家加在一起也還不過是輸家,Google要是諸葛亮,當然不用害怕兩個合縱的輸家。 話說回來,自從消息傳出,Microsoft股價即日插水,連日來跌近13%,別忘記娉禮的條款,是股價及現金各半。以Microsoft本來近三千億美元市值計算,連日來不見了的娉禮非同小可,Yahoo管理層沒有理由不講講價吧。 如果無心交易,還有什麼價好講呢? 2007年2月12日刊於《蘋果日報》

Google不再是強者?

昨天寫Microsoft和Yahoo!世紀合併,交代了前因,自己看法卻沒說多少,今天來點補充吧。 互聯網出現後,十數年間,許多影響世界的偉大公司湧現。時至今天,卻到了偉大的2.0冒起的時代,Facebook、MySpace、YouTube、Digg等乘時而起。至於佔重要席位的Google,昨天談過了,更可說在第一梯隊的光芒下異軍突出。 年初至今,Google的股價,短短兩個月,累積挫四分之一,足足跌了近200美元。此刻美國經濟放緩,股價受壓也無可厚非。再說,從來放眼未來的Google,自信十足,股價問題根本不放在眼內。即使宣佈世紀合併那天,股價足足下滑8%。 整件事,最讓思哲失望的,倒是他們Chief Legal Officer的一席話,Google法律發言人David Drummond認為:「Microsoft惡意收購Yahoo!,將Microsoft的壟斷從桌面伸延到互聯網,不是普通的財技併購。」 首先,以上的語調,絕對不會在強者口中說出。想當年Microsoft推出搜尋產品AdCenter,Google一派強者本色地說:「There’s been nothing that’s announced that makes me want to change what we do.」到了今天,竟淪落至打出壟斷牌,難道他們真的怕了Microsoft不成? Drummond的陰謀論,思哲不想多講。這只想帶出一個問題──互聯網市場真的可以壟斷嗎? 當年Yahoo!如日中天,如果可以,世上還會有Google嗎?當年人人一個hotmail賬戶,如果可以,會有今日的Gmail和Yahoo!Mail嗎?如果互聯網可以壟斷,我們後來還可以用到Facebook、YouTube甚或香港的Editgrid嗎?思哲相信,優勝劣敗乃互聯網產業的唯一法規。 寫稿此刻,「不誠實使用電腦」七隻大字,在我的腦海繞來繞去。到底這條上世紀制訂的法例,能夠跟得上世界的步伐嗎? 2007年2月5日刊於《蘋果日報》

Microsoft和Yahoo!被逐漸拋離的往事

Microsoft出手收購Yahoo!,還未正式拍板。翻閱本地某份中文報章,見其開宗明義寫道「科網界三國演義時代即將結束」,令思哲不禁啞然。所謂的三國演義時代,就算曾經存在,亦早已湮滅得一二淨並成為科網遠古史。 反正尚未成事,今天就談談Yahoo!和Microsoft在網上搜尋產品和搜尋廣告市場,逐漸被邊緣化的往事。 2003年7月,Yahoo!宣佈以16億美金收購互聯網廣告公司Overture。作為Overture最大客戶的Yahoo!,眼見Google模仿了Overture讓廣告客戶拍賣關鍵搜尋字眼的商業模式,打開了潛力巨大的搜尋廣告市場,因而不惜以重金買下Overture的技術。這時候,Overture的大客戶還包括MSN。 2004年3月,Microsoft的Steve Ballmer公開表示,後悔沒有投放更多資源自發研製搜尋技術,並決定,往後12個月內,微軟全力發展並要推出自家的搜尋產品。同一個月,Yahoo!亦正式宣佈放棄使用Google搜尋技術。 2004年6月,關鍵字搜尋市場收入,從00年的8100萬美元,躍升至03年的25億美元,並成為網上廣告業最大版塊。這時候,Google幾乎所有收入來自關鍵字搜尋。 2005年3月,Microsoft還在開發自家搜尋產品,同時間使用Yahoo!的Overture。這時候,Google的市場份額約35%,Yahoo!佔31%,而Microsoft出奇地也有16%。 2006年5月,兩年後,Micrisoft終於推出搜尋產品adCenter,取代原先的Overture。 2007年7月,Yahoo!推出新搜尋產品Panama半年後,市場份額跌勢放緩,微升至18%,Microsoft少於10%,Google則佔據75%的市場。 直至幾日前,Jerry Yang宣佈了令員工失望的消息:裁員1000人。當守得雲開的Yahoo!股東正在開香檳之際,Sue Decker和Jerry Yang也正在開會研究收購建議的時候,最悶悶不樂的,該是等被開刀的員工了。 2007年2月1日刊於《蘋果日報》

終於,Microsoft買Yahoo!WoW!

– 出價446億美元(每股31美元) – 半現金加半股票 – Microsoft稱協同效應每年10億美元 – 07年二月Yahoo!曾去信Microsoft洽商 成份Press Relsease最正莫過於以下呢句: Today this market is increasingly dominated by one player. Together, Microsoft and Yahoo! can offer a competitive choice

Newer posts »

© 2024 尹思哲 —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