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思哲同時試用了兩個本地互聯網音樂服務,原來在美國,這些包月無限聽歌的計劃,還是個富爭議性的革命。 上個月,受聘於Warner Music的資深音樂人Jim Griffin宣佈,他們正考慮推動透過ISP向用戶每月收取5美元,讓消費者能夠無限制地聽歌。Griffin表示,這項計劃能讓Warner及其他唱片商,在非法下載的現狀底下,得回部分的補償。Griffin預計,新模式每年可以製造200億美元收入。 Griffin透露,多年來他一直要求唱片業正視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他甚至告訴唱片商,浪費金錢去監察和起訴下載音樂的大學生,非但不可能壓止非法下載,最終亦徒勞無功。反之,伙拍ISP推出合法下載服務,才是改善產品和服務的積極做法。再說,互聯網音樂的收入,相信依然會落回音樂人和版權持有人手裡。 其實唱片商口中的非法下載,不過是消費者欠缺正規和合法數碼產品選擇而衍生的現象。與其說非法下載影響了音樂人收入,倒不如說唱片商沒有好好地從消費者身上收集意見,了解其需要,從而改善和革新音樂產品。 只不過,Techcrunch的Michael Arrington卻非常反感:「Warner計劃的最終結果乃全美國徵收音樂稅,對音樂創新來說,這簡直是災難!」或許Arrington擔心有朝一日,唱片業得到政府支持以致立法,將互聯網音樂變成強迫性音樂稅。 思哲倒覺得暫時問題不大,若相信互聯網本身的流通性,反正有YouTube,不怕可惡的ISP搞什麼內容審查。只要消費者還有選擇的自由,也就沒有稅不稅的問題。再說,那些不想付錢的人,大可以看廣告代替付費。 說到尾,歌手最值錢的地方,肯定不是歌曲而是即場演繹,思哲看不到音樂人反對的理由,倒是未知唱片商和ISP是否真的一如承諾全面開放資料庫呢? 《2008年4月16日刊於蘋果日報》 [youtube=http://youtube.com/watch?v=L-4LJr2U7r4] [youtube=http://youtube.com/watch?v=bOMNt2SipvM]
音樂革命(呢排正值革命時期?)
最近,思哲同時試用了兩個本地互聯網音樂服務,原來在美國,這些包月無限聽歌的計劃,還是個富爭議性的革命。 上個月,受聘於Warner Music的資深音樂人Jim Griffin宣佈,他們正考慮推動透過ISP向用戶每月收取5美元,讓消費者能夠無限制地聽歌。Griffin表示,這項計劃能讓Warner及其他唱片商,在非法下載的現狀底下,得回部分的補償。Griffin預計,新模式每年可以製造200億美元收入。 Griffin透露,多年來他一直要求唱片業正視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他甚至告訴唱片商,浪費金錢去監察和起訴下載音樂的大學生,非但不可能壓止非法下載,最終亦徒勞無功。反之,伙拍ISP推出合法下載服務,才是改善產品和服務的積極做法。再說,互聯網音樂的收入,相信依然會落回音樂人和版權持有人手裡。 其實唱片商口中的非法下載,不過是消費者欠缺正規和合法數碼產品選擇而衍生的現象。與其說非法下載影響了音樂人收入,倒不如說唱片商沒有好好地從消費者身上收集意見,了解其需要,從而改善和革新音樂產品。 只不過,Techcrunch的Michael Arrington卻非常反感:「Warner計劃的最終結果乃全美國徵收音樂稅,對音樂創新來說,這簡直是災難!」或許Arrington擔心有朝一日,唱片業得到政府支持以致立法,將互聯網音樂變成強迫性音樂稅。 思哲倒覺得暫時問題不大,若相信互聯網本身的流通性,反正有YouTube,不怕可惡的ISP搞什麼內容審查。只要消費者還有選擇的自由,也就沒有稅不稅的問題。再說,那些不想付錢的人,大可以看廣告代替付費。 說到尾,歌手最值錢的地方,肯定不是歌曲而是即場演繹,思哲看不到音樂人反對的理由,倒是未知唱片商和ISP是否真的一如承諾全面開放資料庫呢? 《2008年4月16日刊於蘋果日報》 [youtube=http://youtube.com/watch?v=L-4LJr2U7r4] [youtube=http://youtube.com/watch?v=bOMNt2Sip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