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機不是用smartone,沒有受到影響,這遲來的聲明,大家收貨嗎? ﹝香港,2012年4月10日﹞- 昨日﹝4月9日﹞早上8時左右,本公司的三座機樓中,其中一座所處的大廈,電力供應系統癱瘓,以致整座大廈的電力供應中斷。當時,機樓內的備用電池已即時接替供應電力,所以當時的通訊系統並未受到影響。同一時間,後備發電機亦被啟動,也成功接駁並取代電池向機樓提供電力。 至早上10時35分,後備發電機的起動器之一項配件在不明原因下突然損毀,因而產生很大的瞬間電流,導致線路保護器斷路,所以備用電池都不能接駁。由於電力中斷,部份地區及九龍區部份港鐵站,未能提供流動通訊服務。公司的緊急應變小組即時展開搶修工程,流動服務由中午12時15分起於個別地區陸續恢復。除了少數個別服務外,話音及流動上網服務於下午1時大致恢復正常,而於下午2時30分左右,所有短訊服務亦全面回復正常。於事件當中,本公司的另外兩座機樓一直維持正常運作。 本公司會定期為所有發電機進行例行檢查和測試,而出現問題的後備發電機亦剛於2月22日進行過例行檢查和測試,結果一切正常。本公司會提交是次事件的報告予通訊事務管理局,並且會檢討於突發事件的通報機制。 本公司對受影響客戶所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對於是次大廈供電系統及後備供電系統出現不尋常的意外,本公司會進行徹底調查,以找出問題的根源。本公司亦會汲取事件的教訓,並作出改善,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香港,2010年7月22日 ) – SmarTone-Vodafone 今天宣佈將於2010年7月23日起推出專為iPad WiFi+3G而設的數據計劃,毋須簽約,客戶可隨時啟動或取消有關計劃,更可於香港免費連接至Wi-Fi熱點… SmarTone-Vodafone合作推出突破性的方法,讓用戶直接於iPad簡易地啟動、管理及監察個人賬戶。當其數據用量接近上限時,客戶將收到通知及直接連結至iPad設定以查閱數據用量、增值戶口、提升或取消計劃。 費用: 250 MB – $98 (30日) 無限用量 – $168 (30日) 更多資料: http://www.smartone-vodafone.com/jsp/iPad/tchinese/home.jsp
期待已久。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lHrNUNcto6c]
看了Jansen的文章,原來他家也有一台Smartone HSPA gateway。忍不住留言。 @jansen 我家裡也有一部呀!經常想寫一點用後感,最後都提不起勁。其實很好用,現在我真的當成固網用了,分別不大,唯一是uplink的確有慢的感覺。Jansen,有冇興趣約一個時間,我地同時做同一個speedtest(當然愈多人玩果癮),capture咗個testing畫面放上YouTube,睇下邊個快啲?XD 這是我的測試結果(下載 0.8Mbps;上載 0.4Mbps),但當然smartone的住宅寬頻不會跟其他固網商比速度了,而且除了上載的時候,它用起來的確與固網分別不大。 回心再想,原來速度測試@HKIX這個網站,不經不覺地已經推出4年多了,時間過得真快呢。
上個月,電盈公佈全年業績,增派利息之餘,持續蝕錢的流動電話業務,EBITDA終收支平衡,nowTV虧蝕亦收窄。大行紛紛唱好,建議買入,電盈股價亦告反彈。 不過,心水清的投資者準知道,相對於年賺逾70億的核心電訊業務,電盈流動電話和收費電視的表現,簡直是九牛一毛。這些新業務對股價的影響,遠不及核心業務,若電盈的核心電訊業務有何風吹草動,則股價殆矣。 所謂的固網業務,主要是家居電話、商業電話、寬頻上網及國際長途電話服務,這些範疇的穩定收入,實乃電盈支付nowTV和流動電話龐大投資和宣傳費用的後盾。在不少投資者心中,電盈旗下的固網業務得天獨厚、覆蓋全港逾二百萬住戶。排名二、三的固網商,多年來即使積極建網入屋,其覆蓋率,也難及電盈一半,接近半數的香港家庭實際上沒有電盈以外的固網接達,換言之,這半壁電訊江山的收入,穩如泰山。 肥美的傳統收入,從來都是激發競爭和革命的原動力。最近數碼通大肆宣傳的「家+電話」,無非是看準了電盈的半壁江山。在外國,這種技術喚作「homezones」,雖然思哲較早指出,在產品層面上它不算什麼革命,因為它不外乎一部變種手機。不過,站在消費者選擇的層面來看,推出家+電話,又的確立即讓半數的香港家庭,能以相若的價錢,多了另外一個家居電話服務的選擇。再說,流動網絡的發明,根本就是固網的革命,因此才有fixed mobile substitution的講法。某位博友甚說:「最終的固網革命,就是世上再沒有固網這回事!」 但說到底,距離固網完全消失的日子,始終較遙遠,思哲認為數碼通不如打消費者革命的旗幟,倒更加有效貼切。另外,電盈必出重招保住半壁江山,相信又快有好戲上演了。 《2008年4月14日刊於蘋果日報》 更多文章 無線的固網革命? 再談固網革命
談固網革命的文章,反應不少,博友們毀多於譽。思哲針對到底革命不革命,今天再談多一點。 首先,一個決心創造和推廣革命產品的人,在別人眼中,很可能是個狂人甚或瘋子。 舉個例,十幾年前,城市電訊推出長途電話回撥,替香港人每年省下數以十億計IDD費用,若干年後,他們推出建基於任何寬頻網絡的IP電話,又首推本地光纖到戶的服務,王維基格言是「敢想、敢做、拼命做」,在許多人心中,他就是搞革命的狂人。 差不多同一時空下,蘋果電腦的廣告,也有這麼一句「People who are crazy enough t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 world, are the ones who’ll do it」。今天他們做到了,蘋果的產品正在改變你和我的生活模式和習慣。 換句話說,拋棄昔日的信仰,拆掉思考的框架,往往是革命的第一步。從前,人們認為通訊只靠電話線,要提升速度,得多裝幾條電話線;人們也相信購買音樂就是購買唱片,想支持偶像,得多買幾張唱片。 然而,如果消費者不是對昂貴的長途電話費、慢吞吞的電話線上網、既難用又千瘡百孔的個人電腦、歌曲重覆又重覆的唱片,在消費的同時產生一份厭惡的無力感,忿忿難平,那麼後來的回撥技術、光纖寬頻、Mac和iPod,又豈能輕易地奪取舊產品的市場? 不會狂想就沒有革命,但即使敢想敢做,亦不保證一定成功。Smartone的電視廣告說,固網市場的消費者,不應再受無聊電話、服務逐項收費及付費長途電話的折騰。如果這就是固網革命的最終目標,退前一步說,即使他們提出以流動IP電話取代固網的新嘗試,但手機網絡事實上還不是有同樣的流弊嗎? 無聊電話和收費陷阱,在手機上絕對不是新鮮事,至於Smartone新服務的長途電話,也不能夠真正的無限免費任打。思哲夠膽說,最終的固網革命方案,此刻尚未出現。 2007年3月31日刊於《蘋果日報》 延伸閱讀 無線的固網革命
[youtube=http://youtube.com/watch?v=qqym2335FOA] 好一陣子沒寫本地電訊業的東西,想不到這段期間,本地電訊業又陷入了革命和混亂。 興波作浪的Smartone,才剛推出流動音樂庫MusicXS,又再宣佈進軍本地固網市場,推出名為「家+電話」的無線固網服務。 把「無線」和「固網」放在一起,給我的第一感覺,是矛盾。因為固網的傳統定義,從來都是使用某種實體的線路搭網入屋,繼而傳送電訊信號。 既然Smartone的新服務「完全無線」,毋須連接傳統電話線,相信是靠Smartone自身的流動網絡傳送數據。那麼所謂的新服務,到底跟手機有何不同?根據Smartone網站資料,這服務的電話機,不能離開登記的住宅或辦公室使用,難道那是一部功能局限的手機? Smartone的新固網服務,不僅在本地免費任打,跟海外通話亦完全免費。除了說明這不過是IP電話服務之外,亦證明有了互聯網後,手機月費計劃基本上已不必每分鐘計錢。 幾年前,當時思哲還在電訊業打工,那時候本地的固網電話用戶約210萬,到了今時今日,根據電訊管理局(OFTA)的資料,這個數字幾乎沒有改變。不過,若留意細節,傳統的固網電話實際上減少了7%,僅餘約197萬戶,相反IP電話服務佔整體市場的分額,升幅已接近一倍,總共逾30萬戶。 換言之,從傳統走向IP,從付費IDD到免費任打,乃固網市場的必然趨勢。因此,固網和IDD的收入亦將慢慢轉移到IP電話以至寬頻上網業務。Smartone推出流動IP電話,意欲分一杯的動機,清楚不過。 沒錯,Smartone的確是進軍了固網市場,不過推出一部建基於流動網絡的DECT Phone,恐怕還略嫌不夠革命性,思哲建議,Smartone索性把手機月費計劃開放全盤無限任打,就真的能為香港固網服務寫下新的一頁了。
繼musicXS之後,又一鉅獻?
© 2024 尹思哲 —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
音樂革命(呢排正值革命時期?)
最近,思哲同時試用了兩個本地互聯網音樂服務,原來在美國,這些包月無限聽歌的計劃,還是個富爭議性的革命。 上個月,受聘於Warner Music的資深音樂人Jim Griffin宣佈,他們正考慮推動透過ISP向用戶每月收取5美元,讓消費者能夠無限制地聽歌。Griffin表示,這項計劃能讓Warner及其他唱片商,在非法下載的現狀底下,得回部分的補償。Griffin預計,新模式每年可以製造200億美元收入。 Griffin透露,多年來他一直要求唱片業正視消費者行為的轉變,他甚至告訴唱片商,浪費金錢去監察和起訴下載音樂的大學生,非但不可能壓止非法下載,最終亦徒勞無功。反之,伙拍ISP推出合法下載服務,才是改善產品和服務的積極做法。再說,互聯網音樂的收入,相信依然會落回音樂人和版權持有人手裡。 其實唱片商口中的非法下載,不過是消費者欠缺正規和合法數碼產品選擇而衍生的現象。與其說非法下載影響了音樂人收入,倒不如說唱片商沒有好好地從消費者身上收集意見,了解其需要,從而改善和革新音樂產品。 只不過,Techcrunch的Michael Arrington卻非常反感:「Warner計劃的最終結果乃全美國徵收音樂稅,對音樂創新來說,這簡直是災難!」或許Arrington擔心有朝一日,唱片業得到政府支持以致立法,將互聯網音樂變成強迫性音樂稅。 思哲倒覺得暫時問題不大,若相信互聯網本身的流通性,反正有YouTube,不怕可惡的ISP搞什麼內容審查。只要消費者還有選擇的自由,也就沒有稅不稅的問題。再說,那些不想付錢的人,大可以看廣告代替付費。 說到尾,歌手最值錢的地方,肯定不是歌曲而是即場演繹,思哲看不到音樂人反對的理由,倒是未知唱片商和ISP是否真的一如承諾全面開放資料庫呢? 《2008年4月16日刊於蘋果日報》 [youtube=http://youtube.com/watch?v=L-4LJr2U7r4] [youtube=http://youtube.com/watch?v=bOMNt2Sip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