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朋友B告訴我,其友人搞了一個文化活動的社群網站showfellows,定位是「供各大小藝團一個免費公報,宣傳表演及文化活動的集中地;並方便公眾瀏覽全城最新活動資訊;並給用家一個徵求或尋找表演門票及結識相同品味的新朋友之平台」。(果然人人都係想一次過滿足多個願望,呵呵) 因為我自己也曾經做過類似的社群網站(只是做過,沒有什麼成功經驗)。像showFellows這樣,有了一個beta版之後,已是一個很不錯的開始,因為可以直接接觸用家,開始收集用戶真實的意見。 不過,一般而言,到這段階之後,便會有個大難題:內容。 社群網站基本上是個平台,內容由用戶提供(user generated content),因此,起步時必須勤力地做「播種」的工作,亦即不斷地加入合適的內容和資料。這個播種期,它的回報起初一定較低,沒有很大回應實屬正常,像facebook和youtube,從beta launch去到一個爆點,好像分別用了約1.5-2年的時間。當然,世上有許多社群網甚至可能一直沒有出現那個「爆點」,也是稀疏平常。 因此,輸入內容方面,通常是: 1. 自己人忠實地慢慢輸入 2. 以web scraping偷人家的 3. 培養一群熱心的支持者 / 直接找活動主辦單位代為輸入(有一定難度) 反觀產品方面,showFellows介面簡單直接,就UI來說,比起許多港式網站,查實已相當不錯。 對我個人而言,初用時希望有的介面/功能: – 首頁,把一個「登記」超連結放在「註冊用戶登入」的「登入」按鈕旁邊 – 活動清單,一個「我想去這個活動」按鈕 – 日期和時間如果能放在一起就更方便了 – 為什麼「星星」不能點擊呢? – 登入完可以自動回到剛才瀏覽的頁面 – 在facebook分享這個活動 總而言之,做社群網站,要解答一個基本問題:對於用家,為什麼他要上這個網站?而且是持續的經常的在上?以youtube為例,是為了娛樂,以fb為例,可能也是為了娛樂,或跟朋友通訊。那麼,showFellows的用戶又是為了什麼呢?個人認為「一覽無遺本地藝術活動資訊及其票房」是個不錯的定位。 個人認為,一個純粹面向end-user的社群網站,要有人用不難,但賺錢很難。商業模式而言,建議showFellows嘗試向著替活動主辦單位賣票和一條龍宣傳服務的方向發展。
[youtube=http://hk.youtube.com/watch?v=tF8eEadLSeE] 大約一年前呢個時候,係報紙寫過一篇講Google都賣電視廣告的文章。當時,Google聯同某家美國有線電視公司,齊齊推出基於Google配對技術的落廣告服務。簡單嚟講,即係以Google既關鍵字拍賣系統,去售賣同分配電視台既廣告播放時段。 同一個時期,其實eBay都宣佈過用佢地套拍賣系統,去幫過半數既美國電台聯盟賣廣告airtime。 諗深一層,兩家公司原本既業務(keyword search & auction)的確已經成熟,用返佢地最耍家的core competence去發展新業務,自然係為股東尋求更大利益既必然選擇。 到左最近,由NBC過檔咗去Google一年左右既Michael Steib,所講既一返說話真係值得每個新媒體產品度spin既人好好學習: One of the things we’ve learned from online advertising is that marketers make day-to-day decisions. In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TV ad sales, you make buying commitments months in advance…. Continue Reading →
我不得不承認,我的鄰居是個大變態。每逢星期天早上九時,她會很有規律地拿出雞毛掃、皮帶、拖鞋之類的武器,狠狠地「訓」或許答錯了一兩道三年級數學題的兒子。那邊廂小朋友呼天搶地,這邊廂我於睡床上抱頭痛哭。坦白說,對於每星期只有周日可以睡晚一點的人來說,這絕對是比起非洲甚麼種族屠殺更慘絕人寰的一幕。 如果早知鄰居的暴行,又或者,早知大廈鄰近堆填區、垃圾車逢深夜開入,傳來陣陣夜來香,思哲肯定不會租下現在的單位。但這些情況,如果睇樓的時間不對,當時沒碰上,租客或買家是不容易知道的。 這些沒多少人關注的資訊,不會在傳統媒體上出現,即使是地區性報章雜誌,也不可能經常報道。換句話說,地區新聞就是長尾,它不像陳冠希和雪災,廣泛的人並不會對其產生興趣。然而,對有切身關係的人,長尾新聞的價值卻非同小可,樓宇買賣是其中一個例子而已。 在外國,長尾地區新聞又叫Hyperlocal,其覆蓋範圍,以鄰舍、街道、地區作單位,Hyperlocal新聞的消息來自普通市民,因而又有Citizen Journalism之名。Hyperlocal很難登上傳統媒體的大雅之堂。然而,在西方的新媒體發展Hyperlocal卻成為其中一個主要焦點。 去年,美國德州一個Hyperlocal網站《NeighborsGo》,其中一則關於婚禮蛋糕平平無奇的報道,就因為瀏覽量高,結果被CNN轉載到國際新聞去也。 最近,就連Google也要成為其中一員,宣佈在Google News加插Localized News的新功能,這個Hype恐怕會發展得更快了。 2007年2月12日刊於《蘋果日報》
這兩天,從朋友轉寄的郵件上,看到一篇施永青的文章,細訴《AM730》達收支平衡的喜悅。施老闆說,美國那些人口密度比香港低的城市,免費報也有幾份,因而堅信本地市場,容得下數份免費報。 免費報的管理模式,有別於一般報紙,再說思哲做的是互聯網,不敢班門弄斧。不過,本地免費報的成功,足證免費資訊有價。報紙模式既然成功,其他的免費資訊平台,例如資訊網站,營運得宜,自然有生存空間。 本地免費報紙成本低、讀者多。縱使幾十萬讀者,對報紙上的精采內容,只在乘車時驚鴻一瞥,倏忽而去。相反,本地的免費資訊網站,卻往往死於流量不足。 根據Alexa排名,此刻香港的十高流量網站,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佔了一半,就連Facebook亦榜上有名,流量較壹傳媒網站還要高。UGC網站另一特性,是資訊因人而異,人人看見的都不一樣,至於排列的先後次序,亦由電腦決定。傳統上,將某些企業訊息,變成明日的報章內容,此乃公關工作。不過,UGC新聞資訊平台出現,公關們彷彿多了一項任務,想法子操控UGC網站的Algorithm。 倘騙術氾濫,UGC資訊平台分分鐘淪為發放新聞稿或分類廣告的平台。舉個例,假如網站以pageview決定排名,公關們只要憑IT分身術,便能輕鬆獲取前列位置。事實上,Google和Yahoo!都有專人不斷更新Algorithm,以應付千變萬化的作弊者。 思哲有個想法,如果能以內容的轉寄次數,作為排名依據,再加上核對IP位址為輔,檢查打開轉寄內容者的IP位址,既能防止作弊,更重要的,是從某人的轉寄行為,更了解此人的喜好和需要的資訊。 思哲提議的方法,未必最好,可能讀者們還有更好的建議,不妨提出以作參考。 2007年1月23日刊於《蘋果日報》
對思哲來說,報紙不過是件產品,服務讀者、提供讀者所需資訊,才是其首要任務。若硬要背上甚麼道德包袱,最終只會淪為社會企業。 十幾二十年前,那時沒有互聯網,記者要搜集財經資訊,得靠fax和電話。資訊並不是隨手可拾,整合好零碎的市場資訊,已是功德無量,夠鐘交稿。同樣道理,那時候的股民散戶,不易接收到市場資訊,報章作為少數的資訊渠道,雙管齊下、睇好睇淡一併分析,是最穩陣的報道手法。這一種經營心法,也就是「中立等於公信力」。 時移世易,今天資訊爆棚,「財經噪音」特別多,報章只是千千萬萬資訊供應商之一。搜尋和整合財經資訊的任務,已被即時港交所及一眾免費財經網站所取代。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讀者需要的是最準確、最實用的資訊。報章財經版每天的例行會議,大概是競猜明日市況如何,是升還是跌,有那些板塊當炒。 總之股市日日升,不用談甚麼公信力,大家各自搵食。但當大市方向模糊、起伏不定、牛熊不辨時,我們或許就需要一位專家、一盞明燈、一份報章(如果有的話),一錘定音,點出一個方向,告訴我們甚麼要、甚麼要沽。 對於股民,陸東此刻就是公信力,一字記之曰「準」;引用陸東的財經頭版,就有公信力。股民散戶最嗤之以鼻的,莫過於那班永遠「審慎樂觀」、「繼續觀望」,講了等於冇講的財經口水佬。 現在公信力的定義已經改寫,相反若過份中立、是非不分,那是對公信力最具破壞力的虛偽。思哲問過財經版老友,有冇被人話過「唔中立」或者「影響股價」,他說也不少,通常是入錯市、押錯注的投資者。 2007年12月5日刊於《蘋果日報》
© 2024 尹思哲 — Powered by WordPress
Theme by Anders Noren — Up ↑
給新媒體人的小小建議
昨夜,思哲參加了一個關於科技就業的研討會,除了害怕有朝一日成為雙失之外,當晚的主題「電訊 x 新媒體」也是一個吸引我入場觀摩的主要原因,畢竟這兩個範疇,算是工作上有所涉獵的。雖然,研討會的主要對象,還是希望了解或投身新媒體這個行業的年青人。 當晚的三位講者,其中有兩位來自電訊營運商,另外一位來自SI(System Integrator)。他們認為,基於數碼匯流下,新媒體行業才應運而生。不管是舊媒體、舊電訊、舊服務、舊產品也好,踏入互聯網才是王道的今天,舊事物借助網絡的威力,逐潮以新面目示人。最要緊是,產品的周期亦因此而縮短,因而身負舊知識舊技術的人,在機會湧現的同時,肯定亦感受到時代交替帶來的壓力。 某講者比喻,新舊媒體的交替,就像有列火車忽然加速向前。時代正在轉變,商業模式在變,就連企業管治的方針,也在求變。此時此刻,作為一介普通舊媒體、舊電訊的從業員,尤其年青人,面對時代巨變,應該如何自處呢? 整個研討會,思哲覺得最精警一句莫過於來自電盈的講者:「永遠抱住Doable的心態!」這句話可圈可點,並非因為電盈本身推出了許多吃力不討好的新產品,而是其建議用途───如何應對老闆前瞻的要求,頓使台下許多參與者發出會心微笑。後來於發問環節,果有參加者詢問電訊商的新媒體業務的營利能力及經營困難,這是可以理解的。 於我個人而言,新舊媒體交替之下,最要緊是持續學習,也不一定需要報讀什麼進修課程,多上網自學已經足夠。自學則講究時間管理,多反問自己,時間是否都用在合適的地方去;將學習目標分拆成細小的工作清單,逐個擊破。心態上,應把時間看待成金錢一樣要緊的資產去管理和投資,久而久之,時間管理就能有所改善了。 《2008年6月13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