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的概念最早見於01年,當時只是業餘電腦發燒友的個人網上廣播實驗,及後蘋果電腦等推出之iPod等MP3 Player的普通化,Podcast旋即成為互聯網一族的潮流。05年,《新牛津美語字典》更將Podcast一字封為「年度風雲詞彙」,並將之定義為「透過互聯網發放數碼廣播節目」。

自05年中,美國主流的媒體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和美國廣播公司等,都已經將他們的王牌新聞節目如《Meet the Press》(NBC)和《Good Morning America》(ABC)等以Podcast發送。文字媒體如《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也開始以Podcast來發送專題報道,更由平面的文字內容演進成包含視像元素的立體報道。絕大多數的Podcast均是免費發送,使用者只要一台MP3 Player再接通上互聯網,便可以享用以往要付費的資訊內容。

nano-destroy現時Podcast最大的限制,是用者必須要有接通互聯網的途徑,所以一直未能真正普及。第三代流動電話網絡提供的頻寬,經已足夠應付多數Podcast的下載,而且流動電訊商收取的數據傳送的費用也不斷下調,令到更多人能夠負擔得起流動下載Podcast。蘋果電腦推出最新的電話,若能結合流動電話網絡和Podcast,令下載Podcast變得即時和簡便,廣播的模式也可以宣布步入一個新紀元。

互聯網突破了政府對媒體管制的可能性,新聞媒體也可以透過Podcast超越不同國家的限制,向全世界提供及時資訊。另一方面,Podcast冒起也令互聯網廣播的成本大幅減少,打破傳統廣播模式的壟斷,令政府更難以控制媒體和言論自由。互聯網新媒體的革命,讓封閉國度的異見分子有更大的發表空間,也促使了專制國家政府對推出各種監管的手段,例如中國大陸即將推出金盾防火牆封鎖對外的資訊溝通,以及所謂的互聯網使用者實名制。不過,互聯網使用者的人數及資訊流量的大幅增加,監察和規管的成本也會隨之提升,令控制言論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