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發明 iPhone,開啟一場智能手機革命。假如世上沒有喬布斯,我們失去的,將遠不止於一款手機,日常生活許多不可或缺的事物,例如 Instagram、Spotify、Uber、Airbnb、Tiktok 以至港產的 GogoX 和 Lalamove 等 App,都會像 Thanos 輕彈手指的瞬間全數消失。
距離喬布斯逝世已過去 12 年、iPhone 快要迎來 16 歲生日的今天,另一場不相伯仲的變革亦正在發生——以 ChatGPT 為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被稱為科技世界另一個「iPhone moment」。
本系列將介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本質和背景,邀請學者和業界翘楚為讀者部析,它將如何改變及影響產業以至世界的格局,以及展望結合了 ChatGPT 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未來,我們是有理由相信生活將變得更加優雅,還是應該為潛在危機開始作一些準備?
周身刀容易用
技術上,ChatGPT 屬於一種大型語言模型,亦即使用大量文本數據,來訓練一個可以自動推理和生成語言的模型,目的是學習語言的結構和意義,並且通過使用上下文和語境,來生成合理的回應。顧名思義,「它」能跟使用者進行對話、回答各種問題。重點是,其語言能力已超越大部分普通人的水平,甚至比起專業文字工作者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以交出自然流暢、優雅易讀的回應。 ChatGPT 目前的最新架構版本是 GPT-4。
然而,ChatGPT 功能不止於聊天,除了生成文字,它還可以為你翻譯語言,消化文章或報告,然後給你一個簡單易明的撮要,甚至可以幫手寫博客、營銷內容「度橋」、詩歌文藝創作,都能在彈指之間完成。而我認為,其最大的突破,在於它竟可以編寫程式碼,基於使用者的口頭指令,開發一些簡單的小程式小遊戲,例如諾基亞手機的貪食蛇、一些貨幣互換網頁小工具,一下子打破程式員和普通人之間的技術鴻溝。
換言之,這種極之容易上手、毋須特別學習的特性,使得 Chatgpt 作為一種科技產品,一推出即告大受歡迎。而且當使用人數愈多,供其學習的所謂 training data 訓練數據也就愈多,它的進步速度勢必愈來愈快,能力和效能也將愈來愈高。
插件即App Store
由面世到爆紅,Chatgpt 用了區區數月時間,如果我一年前跟你說,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到 9 歲兒童的心智,讀者很有可能無法相信,甚至是不屑置評,笑我科幻電影看得太多。
但根據最新的實驗結果,Chatgpt 最新架構版本 GPT-4,的確已能通過名為「 Sally-Anne測試」的心理測驗:
測試者會面對一個題目:Sally 和 Anne 在一個房間裡,Sally 拿起一個球並放進一個籃子,然後離開了房間。在Sally 離開後,Anne 暗中把球從籃子裡取出,然後放進另一個盒子;接下來,測試者會被問到,當 Sally回來時,她會去哪裡找球。如果測試者回答說 Sally 會去盒子裡找球,這將不是正確答案。實際上,正確答案是 Sally 會到原本的籃子裡去找球。
根據過往實驗結果,6 至 8 歲兒童答對問題的比率是 65.5%,而 9 至 14 歲的比率則為 91.9%。今次為免 GPT-4 在互聯網找到以往的答案,還特別將題目改成 Alice 與 Bob 在電腦上找尋檔案,而 GPT-4 同樣能夠答對。
在商業的層面,近日 ChatGPT 母公司 OpenAI,也在其官方博客宣布,將正式開放「外掛功能」,也就是以不同的第三方服務供應商,例如 Expedia、OpenTable、Shopify、Slack 等,去協助 ChatGPT 查找最新的資訊,以解決和突破早前「資料僅限於 2021 年以前」的限制。
如果 ChatGPT 就是今天的 iPhone,那麼這個 ChatGPT Plugin 將要是人工智能的 App Store 了,它將以 ChatGPT 作為核心建構一個人工智能的應用方案平台。作為上一代的科技霸主,Apple 和 Google 是應該感到無與倫比的壓力。
當然,在 OpenAI 及其主要投者 Microsoft 以外的科技巨頭,都沒有坐以待斃的理由,不久之前,Google 已推出同類產品 Bard,至於東方的百度,也推出了「文心一言」,試圖跟 ChatGPT 爭一日之長短。
至於其他巨頭,例如 Apple 及 Amazon,雖然暫時未見新產品,但考慮到早有像 Siri、Alexa 這類虛擬助手,在商言商,未來要整合或推出自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將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
與馬斯克「分手」
每趟科技世界的範式轉移,都有自己的專屬故事,而且必會牽扯到一些最叛逆和傲慢的的科技狂人,ChatGPT 及其母公司 OpenAI 亦不例外。
OpenAI 作為一個「非牟利組織」,它早於 2015 年在 Elon Musk 和 Reid Hoffman 等億萬富翁支持下推出。起初富豪們承諾將提供 10 億美元,供 OpenAI 有足夠資源茁壯成長,抗衡 Google 為首的搜尋科技霸權。
到了 2018 年初,Musk 認為 OpenAI 落後於 Google 太多,並提出一個解決方案:由他本人進行收購、繼而控制和營運 OpenAI。
在當時,其他共同創辦人包括擔任 CTO 的 Greg Brockman,跟知名創投加速器 Y-combinator 的 CEO Sam Altman 均反對 Musk 的收購,事情以 Musk 離開公司告終,當初承諾的 10 億美元資金亦杳無音訊。
2019年,OpenAI 宣佈創建一個新的營利性組織,以便籌集足夠資金,用來支付訓練 AI 模型所需要的運算能力。不到六個月後, OpenAI 就從 Microsoft 那裡獲取了 10 億美元融資,不僅資金到位,雙方還一起合作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最終創建了 ChatGPT 和圖像生成器 DALL-E 等產品。
五日100萬人
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自從有了 Microsoft 作為後盾,OpenAI 踏上高速發展的旅程,速度之快,就連 Sam Altman 也坦言始料不及。
根據統計數字,ChatGPT 由零到 100 萬用戶的時間,遠遠快於其他科技產物,例如 Spotify 需要用上 5 個月的時間,才能達到 100 萬用戶,至於 Instagram,亦需要兩個半月時間。至於 ChatGPT?只用了區區 5 日的時間。
它的另一項紀錄,是由推出起計僅 2 個月,便收獲了一億名每月活躍用戶。其他人最快的 TikTok 用了足足 9 個月時間,若追溯遠古未有互聯網,電話整整用了 75 年時間、收音機是 38 年、甚至電視機亦要13 年時間,才達到一半 5000 萬人使用的里程。
這也解釋了自從 2020 年以來,全球風險投資機構,針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资增加了425%,達到 21 億美元,其中 6 家 AI 初創估值超過獨角獸級數的 10 億美元標準。資本市場總是十分現實的和無寶不落的。
此時此刻,在一些最受歡迎的社交平台,例如 YouTube、Instagram 和 Facebook,已有數之不盡的內容,來自於生成式人工智能共同創作,甚至是由 AI 完全自主創作的手筆。
至於編程和軟件方面,除了湧現大量「站在巨人肩上」的依賴 ChatGPT 生態的初創,亦有由 ChatGPT 編寫的 App,已經通過 Apple 審核登上 App Store,其中聲稱只有 2% 至 5% 程式碼是由人手編寫。
AI 元年
由於 ChatGPT 的爆紅與「入屋」,已經有人將 2023 年定性為「AI 元年」。但凡元年,定必意味著一個全新的開始,而且對於未來有著深遠的影響。
ChatGPT 及其類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勢將將顛覆無數現有的遊戲規則,最簡單容易察覺的線索,莫過於 Google 多年高居不下的市場佔有率,出現了有史以來的「跌幅」,那怕暫時只是一點點而已。
ChatGPT 的深遠影響,絕不止於一兩間上市公司的盈利與未來。當人工智能不斷普及,訓練數據愈多,它勢必不斷「進步」,在工作、教育、創作及其他不同的生活範疇,全面介入我們的生活,到底人類又能不能夠在得益於「輔助」和「Copilot」之下,與人工智能共同進步,而不是倒過來反而退步呢?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和心情,來面對這場「人工智能一日,人間十年」的變革,未來生活才能夠過得更加輕鬆和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