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網絡潮,一名叫 Chris Anderson  的創業家,出版了一本專門分析新經濟的雜誌 Business 2.0 。2000年爆破後, Business 2.0 賣盤予 TWX。

溫故知新,Business 2.0 在創刊號提出了些十大新經濟原則︰

1.  Matter. (It matters less.)
2.  Space. (Distance has vanished.)
3.  Time. (It is collapsing.)
4.  People. (They’re the crown jewels.)
5.  Growth. (It’s accelerated by the network.)
6.  Value. (It rises exponentially with market share.)
7.  Efficiency. (The middleman lives on in “infomediaries”.)
8.  Markets. (Buyers are gaining dramatic new power, sellers new opportunities.)
9.  Transactions. (It’s a one-on-one game.)
10.  Impulse. (Every product is available everywhere.)

還有在2000年後加的第11條︰Partnership

此套原則至今仍然適用,甚至不少 Offline 生意也循這套想法發展運作。現在回頭看,彷彿天荒地老,原來前後才不到八年,新經濟演進的步伐,實在驚人。舊經濟人看世界,只見中國印度等在數字上的所謂經濟增長,重量不重質;新經濟的發展,既有質變,量變是早晚會發生的事。

2004年,另一個 Chris Anderson 在 Wired 提出 Long Tail,挑戰傳統80/20智慧;同時間也由 Google 開始,新經濟醞釀第一次 Paradigm Shift。上次網絡潮爆後的生還者渡過了資金短缺的寒冬,也發覺過去幾年世界走了回頭路,也好像12小時的時區逆轉︰美國人炒地產,工貿竟然再次成香港人的主業。

作為香港的財經專欄作家,其實思哲都一直反思究竟應如何定位。毫無疑問,新經濟的演變必然是我們的主打之一,可是讀者群中還有很多其他關心的題目,我們也想當個新舊之間的橋樑。

不過,若像其他求其所好者,點幾個數字讓人發點橫財,實在沒有甚麼意義。一般投資者買賣股票,盡其量佔人家企業的幾百萬分之一;換言之,炒股票的散戶再成功,可以沾到的成就也是創業者的幾百萬分之一。所以,教人炒股,絕對不是我們有興趣的題目。

不過,上市公司的運作有一定的透明度,拿來分析總比其他非上市公司方便容易。不如這樣吧!閣位讀者若對甚麼公司的前景有興趣的話,提出來讓大家討論,也當是幫我們發掘寫作題材。

話說回頭,上周說要做案內人 2.0 ,不是說要做 Web 2.0。作為 Content Creater,我們打算擴充至其他的 Platform,例如每周來一次 Podcast…… 不知道大家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