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國通脹肆虐,消費者首當其衝,購買力減弱。這時候,全球最大的零售商Walmart,宣佈涉足互聯網分類廣告業務,到底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呢?

事實上,這次Walmart跟分類廣告網站Oodle合作,在自家網站上推出分類廣告服務,除了售賣Walmart的產品,也同時出售Oodle其他合作商戶的貨品。Walmart向有「Save money,Live better」的口號,由於分類廣告服務能讓用戶免費張貼,因此也不排除少部分商品跟Walmart貨品競爭。不過,分類廣告的主要貨品例如房至、工作空缺、二手車之類,本身並沒有跟Walmart直接衝突。

相反,Walmart涉足分類廣告,馬上就跟Craigslist、eBay的 Kijiji甚至Amazon的業務要正面交鋒了。報稱,Walmart的互聯網收入大約是20億美元,不到集團收入的百分之一,為什麼Walmart願意投放資源在一個毫不相干的業務領域,去輔助一個非核心收入的業務呢?

或許,這可以從負責Walmart網站的Ravi Jariwala的說話可窺一二:「It would further connect with the retailer with its customers。」關鍵的地方,原來在於分類廣告能把零售店和它的顧客們連接起來。連接起來之後,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向他們提供優惠和推介,幫助促進銷售。說起來,其原理跟本地超市的易賞錢可謂殊途同歸。

昔日,分類廣告傳統上是舊媒體的核心收入,但自從有了互聯網,分類廣告再也不是它們的專利。以Craigslsit為例,它的每月網站訪客流量是3000萬人次,比起Walmart網站還要高,業內只僅次於Amazon的4700萬人次。

《2008年6月4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