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底,預言家總會拿出水晶球,預知未來。
William Gibson曾經說過:「我們的未來,其實今天已在,它只不過是沒有均勻地分佈好。」約十年前,這位科幻作家,就已發出預告:「將有一日,會出現這樣一種新職業:專門預先瀏覽互聯網,並精選內容,替您省下大量的時間。」到了今天,這種新崗位,遍佈舊傳媒;另外,運作模式類似的博網股,亦有不少,年內在Nasdaq甚至在本地集資上市。
其他預言家,亦趁年低紛紛出動。比較不進取的高科技香味衣服、煙肉味道巧克力等,是穩健派。當然,也有為求短線「出名十五分鐘」、長遠成為偉大預言家的投機預言家,他們說:2022年,博客將面臨絕種,2049年,市值快二萬億元的Google將會消失。這些看過後,一笑置之好了。
比較有看頭的預言,應該是這個:「次按惡化,將掀起樓按借貸的革命。貨款的買賣雙方,透過互聯網平台,直接交易,跳過銀行和次按公司作為中間人過程。」思哲常說,互聯網又要disintermediate什麼東西,跟以上這預言相似。但我們相信,假如一個新模式真要誕生,它必需建基於舊模式的缺憾。就像補習天王,乘著香港教育制度的腐敗而上,他們取代的,是正規學校最缺效率的應試部分。換言之,預言家該要反問自己,在整個買賣樓宇過程中,到底借貸的部份,還是揾樓睇樓的部分,才是最沒有效率的部分呢?
若未來只是unevenly distributed,那雙普選的日子,誰有辦法算出來,請話我知。
2007年12月28日刊於《蘋果日報》
January 1, 2008 at 1:37 am
早幾年我也認為民主與自由是很重要。可以漸漸發現,身邊很多認識的人,寧可放棄自由,換來所謂的安定。
如果有一天所有事情都要通過全民投票決定,我想到時香港真的會變得死城一樣,全沒自由可言。由逐漸多的各樣投訴,或連七架小小的雪糕電單車也容不下的事件看來,可見一斑。
January 2, 2008 at 6:49 pm
世事有時又唔係咁簡單喎.
睇下house 18, go2hk呢啲有樓賣既網站死亡,我恐怕用互聯網買樓都要等我地呢一代賣樓既時候先會發生,因為基本上而家放盤既人都係上一代人,而佢地,通常都唔用互聯網。咁,有上網都冇盤,於是逼返我地呢啲用互聯網既人揾agent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