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快抵三萬點,新聞裡頭,分析員指投資者不理智,28000出貨離場,29000心思思再次入場,與其說他們戰勝恐慌,倒不如說行動源於貪念。
市場擔心股災重臨,不久之前,格林斯潘也表示,觀察到投資者的行為,在許多方面,就像98及87年股災,追溯更遠,它也似1837年房地產市場崩潰及1907年的銀行大恐慌。
經濟大災害,使人傾家蕩產,卻也造就了生存能力最強的人。七八十年前,美國出現大蕭條,兩年之後,美國工程師Vannevar Bush,聯同其學生,卻發明了「Differential Analyzer」。二戰時,這種機器專用來計算飛彈軌道,這就是電腦的元祖雛形。
我們本地挑戰微軟巨人的Editgrid,一幫年輕人,最初創業時,也正值沙士低谷。Google的IPO也是泡沫後發生的事。
這幾年間,股市漲得誇張,5年前的今天,指才9576點,直至今天,升了202%左右。但若比較道瓊斯互聯網綜合指數,原來互聯網行業在美國,5年的升幅居然也跑贏指,升幅達298%。想不到,科網泡沫爆破才兩年,網絡事業還可以交出一張不錯的成績表。話說回頭,科網爆破後,曾使不少國家出現經濟衰退。當年帶頭鼓吹貪念的投資機構,最終也被SEC罰款收場。
延續之前的講法,經濟好的時候,股市暢旺,生存能力最強的人,也許入市投資,加入搵快錢一族。不過,到了經濟蕭條的時候,沒有新股抽,沒有窩輪玩,一幫年輕有力的「曱甴」又要空群而出,去尋找機會改變世界。
2007年10月17日刊於《蘋果日報》
October 19, 2007 at 12:14 am
周其仁教授(國內的制度經濟學家)其中一篇文章的一段,名為”經濟蕭條的正面功能”,同樣說出了很多創意發明都是經濟蕭條迫出來的,而經濟蕭條也有助淘汰經營不善者。
兩位英雄所見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