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拜讀曾淵滄教授專欄,文章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商人理所當然想賺取最高利潤,但曾教授質疑,為何不屬政府利潤管制的中華煤氣(003),本月開始用天然氣製造煤氣降低成本後,竟要減價回饋市民?曾教授這個題目非常有趣,思哲不材,希望嘗試分析箇中原因。

嚴格來說,中煤減價只是減「燃料調整費」,而非「基本費」。天然氣價格較石腦油便宜,煤氣生產成本節省30%,中煤宣布「減價」10%,由於沒有悉數將節省的生產成本回饋,公司實際利潤其實已不減反增。

為何中煤不索性「賺到盡」?那就要先了解遊戲規則。本港的公用事業企業當中:電力市場有中電和港燈;巴士市場有九巴、新巴和城巴;兩個與民生息息相關市場的利潤都被納入管制,價格受政府監管。反觀煤氣市場,全港只有中煤一家長期壟斷,價格卻不受政府監管,利潤無上限,擺到明佔盡優勢。

客觀遊戲規則,中煤確實沒有減價必要,但不要忘記,一間享盡壟斷優勢的公用事業企業,若然每分每毫都賺到盡,只會容易招致批評為「不顧社會責任」的吸血鬼,到時企業形象一差,麻煩可多了。

就以外國為例,當年所謂Wintel聯盟的微軟和intel分別被指壟斷,微軟視窗系統以及intel處理器,已成為每部電腦的標準裝備。司法部調查期間,intel選擇凡事和政府配合,公關形象做到足;微軟則跟政府對抗到底,主席蓋茨更挾全球首富之財力,和政府打官司,雖然微軟最後還是要和解,但蓋茨形象已備受重創。

一間企業的形象欠佳,但凡以後推出任何產品或調整價格,都只會招來各界大造文章攻擊。過去消委會和財政司司長領導的競爭政策諮詢委員會,已曾先後多次醞釀對中煤進行利潤管制,中煤管理層早有準備,公關工夫一直做到足。翻查資料,過去幾年,本港經濟低迷期間,中煤一直未試過大規模裁員減薪,成功塑造出「有承擔」的企業形象;今次中煤開始用天然氣製氣節省成本,又「自動自覺」象徵式減價10%,贏盡全港160萬戶市民掌聲。

一盤生意,說到底最緊要確保profit in the long-run,凡事留一線,贏盡客戶好感之餘,又可免被對手有口實攻擊。中煤之成功,與大股東李兆基(圖右)形象不無關係,這點實在值得同是超級富豪的李嘉誠好好學習。
康文署署長應辭職

HP經過竊聽事件,企業管治備受質疑,但股價卻不跌反升,究竟是甚麼原因?

竊聽事件的來龍去脈,是曾幾何時HP的董事局召開High-level閉門會議,商討長期發展策略,雖然與會者盡是公司高層,但竟然被美國傳媒詳盡披露有關內容。由於公司機密外洩,而且涉及是最高級管理層,公司認為事態嚴重,於是決定聘請私家偵探,調查與會董事。問題是,私家偵探採用非法途徑,假扮董事、電訊公司職員,以及偷用其網上密碼,以獲取他們的私人電話紀錄,然後再追蹤誰跟記者有過接觸,整個過程合共花了長達五個月時間。

竊聽事件發生之後,美國各界普遍的態度,多認為此象徵HP企業管治的倒退,對HP的股東甚為不利。甚至有人將HP前後兩個Chairwoman,Carly Fiorina與Patricia Dunn(圖)拉在一起,鼓吹起「女性」企業管治研究來。可是,若然心水清,便知道HP的股價,在竊聽事件揭發後,其實不跌反升,HP頂多是聲譽下跌,反而那邊廂Dell的股價,卻瀉個不停。
其實,企業管治既然代表公司行政管理的目標和方針,一來要保障股東利益,亦要董事局和管理層為公司表現負責任。若說保障股東利益,在競爭激烈的營商環境下,公司的長遠發展方針情報洩漏,不單止影響股價,還會影響公司的長遠利益。另外,企業管治亦講求問責,對事件展開深入調查,難道不是負責任的表現嗎?無論如何,Dunn已辭去了董事會主席職務,由CEO Mark Hurd頂上。

Dunn在不知情下,聘請了犯法者算失職嗎?可能是。不過那麼昨天新聞報道,康文署把活動參加者家長的身份證資料外洩,就肯定是失職,如果連Dunn也要辭職,上任剛滿一個月的康文署署長周達明,沒有理由不辭職吧。

神豬俠侶做Levi’s Evangelists

早前在YouTube上有段「神豬俠侶」,片中男女主角帶一頭煞是可愛的寵物豬,在旁人驚訝目光下,悠然自得地在CitySuper逛街。起初有網民認為神豬俠侶譁眾取寵,亦有人認為只不過是自我的表現,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段片,不但吸引了傳媒報道,也令人留意到Levi’s的Type1系列。

若將片段跟Levi’s那套平面廣告比較,其實一點也不難將兩者拉上關連。不過,碧眼金髮型男索女,不但太過超現實,而且廣告中那條「鬼影都冇」的街頭,更加令超現實變成抽離,一般受眾看見這個廣告,既無法意會Levi’s所謂的Bold有多超然,說不定注意力在五秒過後就已經失去,更加連廣告中的Levi’sCI(圖中左方)也未及留意,目光早已投向他方。除非有鋪天蓋地式的placement,否則難以生效,這也是傳統廣告的運作模式。

神豬俠侶是一個值得鼓勵的新嘗試。為甚麼廣告本身不可以有娛樂價值?為甚麼廣告本身不可以是話題的一部份?問題是,過去太多廣告只知要將CI盡量放得大,用盡全力硬銷,彷彿消費者都是沒有靈魂的購物白癡,所以才出現有TiVo那種會跳過廣告的錄影機。事實上,既然消費者存心要bypass廣告,廣告製作人早就已經要改變自己的心態,拍製一些會有人主動去看的廣告,那才叫高明。

話說回頭,倒有興趣知道Levi’sType1繼神豬俠侶,究竟會有甚麼後?見Levi’s香港網站上,有短片創作比賽,感覺有點反高潮,始終這個點子再搞下去,似「煲」多於Bold。

一直以來,思哲非常主張,有性格的企業都應該有真正的evangelists,若Levi’s真的是有性格的品牌,其實不用甚麼明星代言人,像神豬俠侶就已經有點evangelists的味道,為甚麼不循這個方向發展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