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出席莫乃光的新書發佈會,其新作《香港2.0》,收錄了作者多年的電訊及資訊科技政策分析文章,正好補足了思哲這方面知識的不足,相信將長駐我的辦公室。
新書到手,思哲有個壞習慣,就是翻到最後章節,先窺一斑。在《香港2.0》裡頭,莫乃光這樣寫道:「還是覺得這十年間,電訊業對自己業界以至香港社會影響最大的,應該是1998年香港國際電訊有限公司,在與政府進行漫長的談判後,獲得政府六十多億元的現金補償,換取其交回對外電訊線路和服務的專營牌照,比較2006年的原來限期,提早了八年。」
要量度一個市場開放的程度,不難,看它的barriers to entry就行。打從98年以來,歷代電管局最抵讚的,是明碼實價,投牌人要具備甚麼條件,一目了然。至少,固網投資不似電台,投牌人同時要過電管局和廣管局兩關。
話說回來,近期有不少人想搞電台,在商言商,思哲不贊成這是聰明的做法。全面覆蓋的流動寬頻HSDPA,現已不下一家營運商提供,有了流動寬頻,手機就頓成接收資訊最方便的工具。任何一位市民,想進行廣播,毋須甚麼昂貴的器材,可以YouTube,可以Podcast,可以網上電台,甚至於寫一個網誌。到底香港的手機還是收音機的數量較多?不用多說吧。孫柏文比較偏激,他甚至說,阿牛每爭取一次籌辦電台,他的年輕人民望就越下跌。
阿牛說不要AM只愛FM。其實兩者均屬利用電波轉送資訊,最大分別,在於AM比較古老,約一百年前被發現可轉送資訊,範圍廣,卻容易受外界干擾;至於FM,較晚發明,好處是不易受干擾,因此以FM制式的音質較高。
朋友R說,大班電台的股東之中,包括親中人士及廣東省政協,他們會不過問新台的言論和立場嗎?朋友是擔心,昔日的10點前特首一去不再。10點前特首如真有市場,自然可在YouTube、Podcast浴火重生。
2007年1月25日刊於《蘋果日報》
January 25, 2008 at 8:02 pm
YouTube、Podcast for Drivers? Shopkeepers?
在商言商,搞Realtime Mass Media, 電台是聰明的做法, Running Cost extremely low!
January 29, 2008 at 2:00 am
They need to broadcast in FM… target are Taxi Drivers… Mini Bus Drivers… and many many others 司機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