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翻波,有人喜追隨明燈,也有人喜覓好股,然後誓死相隨。

年頭起,Google股價蒸發逾3成,從近700美元跌至471美元。誓死相隨的Google粉絲,趁平執貨之餘,相信亦狀甚驚恐。

可是,股價的下瀉之勢,有增無減,近期互聯網市場研究機構comScore發表報告,指出Google一月份搜尋廣告的點擊,比較去年同期減少0.3%,比較十二月份亦告減少。報告一出,隨即被市場解讀成Google也難抵禦次按引來的經濟衰退。

是否次按的後遺,按著不談。思哲想談的是搜尋廣告的本質。

人為什麼要用搜尋引擎?因為心中有疑團,想找答案,於是借用搜尋引擎的威力。目前搜尋廣告的商業模式,乃根據你的疑團,於搜尋結果旁邊,放置推薦的廣告資訊。不過,若搜尋引擎已完全解答你的疑團,何以你還要看廣告資訊​?

舉例,你在搜尋框輸入的問題是「美食」,在找到心頭好後,你豈有需要瀏覽贊助商的美食網站。彷彿Google搜尋能力愈強,搜尋廣告就愈不重要?相反搜尋廣告生意愈好,是否也可以理解成搜尋引擎力有未逮?

假如每個人完全清楚自己的需要,以上講法,也許就是對的,因為對於自己的潛在需要,有時我們自己也不太清楚。若套上decision analysis的用語,此乃unknown unknown或「不知之不知」者是也。搜尋美食的人,或許沒想過,最需要的資訊,竟是減肥甚或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

說到尾,提供「最合適資訊」,其實很難,就連自己的親人朋友,了解較深,也不一定能做到,更可況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換個角度說,就是現時的搜尋廣告有不少錯誤的配對,更有許多蓄意的虛假點擊,加起來,形成大量不應存在的流量。

Google股價急瀉,comScore的CEO慌忙解話,稱Google搜尋廣告進行改革,提升了質,故減了量。若然實屬,且看Google其後會否谷底反彈。

2007年3月3日刊於《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