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份關於新聞消費習慣的報告,調查是這樣做的:問受訪者,分別在過去一天,以及日常的習慣,你是如何及通過什麼渠道獲取新聞?而結果,是報紙所佔的比例,從十年前的56%,至現在僅餘23%,換言之閱讀報紙的人數,較十年前足足少了過半。與此同時,電台的情況相若,兩者幾乎以相同的趨勢往下,接受訪問前一天有接觸收音機的人,僅餘33%。至於電視,雖然明顯較不受到影響,接受訪問前一天有看電視的人依然逾半數達55%,但若跟十年前相比,亦稍為減少了13%。
互聯網的出現,直接導致傳統媒體大不如前,100個人裡頭,有39個選擇互聯網作為主要獲取新聞的渠道,影響力超越報紙和電台,僅次於電視。但很奇怪,該報告也指出,新聞網站的增長,在過去兩年,竟然是零。增長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報告上只有兩個顯著增長的數字:社交媒體和手機。前者的增長,從兩年前到今天,是3倍;手機的增長其次,也有2倍。兩者加起的影響力,跟搜尋引擎相若,問題是搜尋引擎也沒有增長。換言之,在互聯網的世界,社交媒體和手機是明日主要獲取新聞的渠道。
問題在於,知道了未來的輪廓,報業實際上又可以做什麼?首先,起網站不要再手機一個版本,桌面一個版本,明日世界平板電腦日多,尺寸部部不相同,要做,就直接做可以適應不同設備不同呎吋的網站,做一個懂遇大變大、遇小縮小、懂自動調節的網站。其次是必需整合社交媒體,不管是使用社交媒體引導流量,還是令用戶能透過社交媒體插件,直接參與甚至在網站提供內容。縱使增長有限,但搜尋引擎始終是主要工具,做好SEO是基本功夫。不過,以上都僅僅是招式,更重要的心法,在於如何收集數據並採取即時的行動,行動包括改動產品上內容上任何肉眼可眼的部分,以及底下肉眼看不見的算式。
經常有朋友問,做手機,應該做 Mobile App 還是 Mobile Web?若有資源,最好當然兩者同時做,App 優勢是反應快(如果寫得好),使用流暢及功能較強。但 Mobile Web 不是一無是處,投放的資源少,開發時間更短,因而機動性更強,可作經常改動,而且可以駁通所有平台,支援任何型號手機,因此慣常是先做Mobile Web,再做App,大約就是這樣。我認為未來是一個鬥快做好的遊戲,有趣的地方是知道不等於做到,做到又不等於做得好,做得好又不一定做得快,總之好與不好之間的空間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