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http://hk.youtube.com/watch?v=oZnsfQw7t9c]

3G網絡商近期齊齊發力,推手機電視服務,但思哲還是不看好。

首要原因,是除S記以外,其餘的兩家公司,依然採用限時收費制。即付錢之後,並非任睇,若然超時,還得每分鐘計錢,我的天!如果只剩60分鐘,碰上二小時長劇大結局,我要看還是不看好?

3G電視的廣告,有用遙控功能作賣點,有的賣高清畫質,一句到尾,賣點全以「彷電視機」為主。坦白說,如果「彷電視」裝置真有市場,早年為何又不見analog 電視卡、小型電視機大行其道?

以手機播放電視的技術,也許十年前就有,若要普及,根本無需等到3G時代。在別的地方例如日韓,一部普通的GSM 手機,也只需加上獨立的流動電視晶片,已能夠睇電視。所以說,本地至今沒有普及手機電視,並非技術問題,而是習慣和內容的問題。

舉例日本,除了街道上,許多公眾地方基本上不許通電話,例如地鐵或火車車箱、餐廳甚或某些商場。況且,日韓搭客的旅途相對上較長,故此也較易形成手機睇電視的習慣。相對而言,本地搭客的旅途較短,由新界出港島,用不了兩小時,其中轉車幾次,打幾個電話,剩下來可以安靜看電視的時間也不多。

不過,即使不能直接抄襲人家的模式,亦不代表本地沒有市場,但如果網絡商一味以「彷電視機」為賣點,到頭來,只怕是又一次的徒勞無功。

傳統電視節目,因為無法得知觀眾口味的先天缺憾,才集結成為一條頻道。流動資訊渠道,雙向互動,手機又能跟身,何苦要扮電視售賣千篇一律的頻道?

經營手機電視,第一要突破的,就是「不同人睇相同節目」的框框。換言之,手機電視產品的最基本目標,是每一位手機用戶,登入服務後「第一眼」看見的東西,是全全完完地因人而異,各有不同。

2007年11月12日刊於《蘋果日報》

收費表 – CSLSmartonePCCW 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