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看董橋的《舊情解構》,書不是我買的(我們公司有個公共書架,讓同事們可以分享自己看完的書),我卻自私地把書帶了回家。

在其中一篇《告訴他們:上圖書館去!》,董橋說到香港新一代的中文水平大不如前,乃兩者對待寫作的心態不同。書上引用的一個比喻,不僅能解釋今昔的寫作文化,甚至可以用來解釋twitter的興起:

寫作也許真的跟做愛一樣,人老了興趣都淡了。Dave Barry說的:年輕人隨時隨地都想要一下,連交通燈還沒有轉綠的一剎那也想要;人老了總想等到教皇就職大典之類的大日子才要一下。

道理真的是一樣的:你們隨時可以寫,連電視播廣告的時候也寫得出二百五十字。我們老喜歡到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那樣的大日子才寫出一千字。

今天,我們在iPhone、sub-notebook、3G、3.5G、WiFi等器材輔助之下,靈感一來,就要寫,忍也忍不住,的確是「連交通燈還沒有轉綠的一剎那也想要」─── 隨時隨地,拿起iPhone,我們就在 Twinkle / NatsuLion / Twitterrific 低頭寫個不停。我們都真的給他老人家說中了,要知道,他寫那篇文章的時候還是一九九七年。

記得在生果報的某段時間裡,不知何解,我老是在二樓的洗手間遇到董社,有次我忍不住說:「社長點解我哋成日都喺廁所撞到?」他笑一笑,同我講:「人生何處不相逢。」

這真正是「董橋的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