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柱銘事件,傳媒的解讀方式各異,聲討的多聲援的少。但最過癮是,有傳媒的時評與新聞角度對著幹,亦有標榜公信先行的報章,在社評中斷章取義地扭曲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原意,令思哲無語啞笑。

但這其實也無傷大雅,因為傳媒再也不是什麼。從前我們說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傳媒可以控制輿論,但到了互聯網當道的今天,人人都是傳媒,傳媒變成擾人的噪音,The medium is only the buzz。

思哲訂閱了某美國女大學生的YouTube頻道,那比起TVB的音樂廣告特輯要精美得多。再說,時評博客及高登知名會員對時事的解讀,水準亦絕不低於報章的時評。事實上他們皆是傳媒。

新舊傳媒,最大分別是與受眾的互動部分。舉個例,大家覺得思哲文章有不妥之處,隨時到我們的網誌留言討論,甚至踢館,也是無任歡迎。只不過,如果大家對傳統報章的時評有意見,即使對方設有官方網站,但最互動亦只不過是電郵留意見,通常並沒有公開貼文回應機制。想他們在報刊公開回應讀者意見,那更是天方夜譚。

也許,世上太多看不過「只作發表,不加回應」作風的人,於是才催生了像Digg這種「推新聞」網站。Digg類網說穿了就是網上討論區的2.0變奏,張貼於Digg平台上的任何新聞或時評,直接面對來自全世界的回應及評論,在這公開的自由搏擊擂台之上,道理才有愈辯愈明的空間。

話說回頭,若現在走上沒有審查過濾機制的網上討論區一看,情況跟那些phone-in節目或報章論壇版大相徑庭,事情根本沒有一面倒的公論,不明白公信第一的社評怎能自說自話。

2007年10月29日刊於《蘋果日報》

延伸閱讀 智慧清醒 大有人在 – 蘋果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