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東京的時候,日本負利率政策 17 年以來迎來了終結。
負利率政策的背景,也許大家都耳熟能詳,三十年前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爆破,股市崩盤,房地產價格一落千丈,自此踏入了漫長的不景氣及經濟惡性循環,持續通縮的同時,日本人實際工資未能升幅,像這樣維持了超過 20 至 30 年的光景。
一度以經濟影響力自豪的日本,以手機為例,像 Sony、SHARP 等日本品牌,曾幾何時引領世界潮流,但影響力早已不再,就連本土市場亦告失守,由得 Apple、Samsung 及 Google 瓜分及主宰。
若論有「新石油」之稱的晶片行業,今天一般人會想到台積電、NVIDIA、Intel 又或者 Samsung。試問誰會記得 30 多年前,全球晶片「一哥」和「二哥」竟然是日本的 NEC、Toshiba!
在那個時代,Intel 和 Motorola 都排在後面,其他日企如 Hitachi、Fujitsu、Mitsubishi 和 Panasonic 也上榜全球十強,換言之,全球晶片十強日本就佔了 6 家!
失去的三十年 公共債務高企
「已經很久沒有人跟我提起過 NEC 的名字了!」我跟奧江靖在東京千代田區邊散步邊尋覓咖啡店的時候,他笑著跟我說。
奧江先生多年為外資跨國企業日本市場的掌舵人,服務過的外資企業不計其數,包括 AOL、Twitter、Amazon、Groupon 和 Inline Apps 等,又以業務能力最為出色,不乏從零開始新業務和團隊並達至盈利的經驗。
他最新的身份,是為港企 Buyandship 出任日本主管,並在日本公私合營基金 Cool Japan Fund 的支持下,利用物流科技的優勢,為日本謀求更多的出口收入。
的而且確,代表綜合國力嘅 GDP,日本亦於去年被德國超越,跌落全球第四經濟體(美國和中國分別第一第二),若保持目前趨勢不變,未來相信不久,日本將會很快再被印度取代,跌落第五名。
由於醫療和養老金的壓力,日本政府背負了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債務;另一方面,無法退休的老齡化勞動力,也無助於解決不斷膨脹的賬單。
最大問題在於,若看經濟數據,日本人工資已接近 20 甚至 30 年沒有明顯增幅,就連韓國和台灣的實際工資,亦早已經趕上甚至超越了日本。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工資升幅跑贏日本人好幾條街的香港人,來到日本會覺得「買咩都好平」,因為日本的企業根本沒有抬價的空間!多年以來,居於東京的日本人,依舊覺得東京的生活指數高企,支付完當月的衣食住,剩下來的錢已經所餘無幾。
港元跟美金目前仍然掛鈎,美元強日元弱,自然也是港客覺得東京什麼都平的重要原因了。
當然日本依舊是世界最發達經濟體之一,人均壽命高,治安良好,謀殺率極低,政治衝突也不多,東京又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鐵路網絡(沒有之一)。而且無論經濟怎樣,東京街頭始終聽到日本人的歡笑聲,這又是後話。
年輕人躺平 勞動力不足
奧江先生認為 ,日本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站在日本企業的角度,招募員工亦非常審慎,因為基於日本勞資關係和僱傭制度,企業相對很難去解僱員工,萬一請招來不合適人選,對企業而成本相當高。
普遍日本年輕人的心態,跟西方也頗為類似,他們不想加入傳統行業工作,例如人工低壓力大工時長的服務行業,偏偏日本在經濟結構上依然相當依賴服務業,對年輕人而言最辛苦和厭惡的工種正是酒店、餐飲等傳統行業。
「這不僅是文化問題,也是日本僱傭法的問題。 企業想要解僱員工十分困難。 所以僱用很多人是風險很高的。 萬一某人表現不佳,那麼你知道,要與他們告別並不容易。 」
現今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年齡在 60 歲以上,使日本成為世界上人口最老齡化的國家,僅次於小國摩納哥。而且日本錄得的出生人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少。到 2050 年,可能會失去其現有人口的五分之一。
「上個週末我去了肯德基,整家店他們就三、四個員工,而且這幾個員工看起來有些年紀,因為他們找不到願意在快餐店打工的年輕人。」
中小企嘅老闆也會抱怨,很難找到年輕人肯願意加入他們的行業,造成人手不足的問題,尤其比較相對厭惡性的職業,例如日本酒店清潔工的長年短缺,已經導致行業的「結構性轉型」,酒店房間不會每天清掃(客人需主要要求清潔),主要補給例如毛市浴袍等,職員會掛在房間門口,其他牙膏牙刷棉花棒之類,放在大堂任客人自行取用。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大部分酒店清潔工都是南亞裔臉孔,不是本地日本人。據說 Covid 之後旅客數量的大幅恢復,反而放大了後疫情時代「勞動力不足」的處境;另一個明顯現像,是很多應用機械人或科技自動化的餐廳,不管是下單和準備食品和結帳,日本應該也是全球之冠。
偏偏日本經濟非常倚重服務業,而服務業的質量建基於訓練有素和數量充足的人手。
負利率終結 轉角的曙光?
近月日本股市創下新高,外資及遊客前赴後繼地湧入,再加上負利率政策的終結,局面似乎撥開了一片雲霧?其實日本若要想再次繁榮,就必須擁抱變革!
當日本面對年輕人不入行、人口老齡化、本地消費力不足的問題,但與此同時外資和旅客湧入、股市也創新高的情況下,集中提振出口、吸引更多旅客在回國後繼續採購日本貨,很可能就是對症下藥的良方。
有份投資港企 Buyandship 的 Cool Japan Fund,正是日本公私合營的基金,就像淡馬鍚之於新加坡一樣。
日本人向來有「我唔使做外國人生意」的心態,加上曾一度過份依賴中國遊客(至今中國旅客已回復不少,但佔比確實有所下降),會不會很難說服日本企業海外市場?
「在新冠疫情之前,日本 30% 海外遊客來自中國大陸,儘管他們正逐漸回來,但經過近年一些地緣政治事件之後,其中部分肯定不回來了。所以現在最大的遊客來自韓國,是的,第二個是台灣,第三個是香港!」
「但減少了對中國遊客的依賴,也是好事。我認為日本應該歡迎來自中國的遊客,但我們不應該太依賴他們。」
電商延續購買生命
奧江先生表示,海外遊客到日本旅行之後,超過 10% 的人將繼續在網上購買更多日本貨品。「例如他們在日本時購買了其中一種產品,肯定會回國後嘗試在零售店購買、他們當然想購買相同的產品,但如果居住的地方沒有出售日貨的零售店,他們該怎麼辦?在線購買該產品可能比訪問零售店更容易!當然,我們還未計那些從未訪問過日本的人。」
主打物流科技的 Buyandship 硬件設備也不俗,他們有自己的貨櫃,在 13 個不同的國家設有倉庫。「是的,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而且競爭對手不能夠在一天內實現這種優勢,他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做到。至於我們與 Cool Japan Fund 的合作,可以幫助我們跟更多日本企業合作的機會,因為他們發現了這家公司獲得 1000 萬美元融資,確實是一個有幫助的證明。」
Cool Japan Fund 希望推動更多日本的文化出口,包括日本的食品、動漫,奧江先先表示東京除了秋葉原,還有個地方叫中野百老匯,有很多零售店專門出售動漫商品,例如 figure 和其他周邊,其中過半顧客都是外國人(秋葉原也是),可想而知,海外對日本文化出口有著龐大的需求。
但以港企身份在日本「拼出口」,我問奧江先生會不會擔心地緣政治?
「要知道,若要做任何的海外業務,總是存在地緣政治風險,即使是美國,肯定也會有所謂的地緣政治風險 。 我認為香港香港肯定比以前更與中國的命運交織在一起,但另一個有利因素是,香港一直是眾所周知的國際航運中心。」
獲得 Cool Japan Fund 融資以前,去年 Buyandship 就已幫日本付運了價值 1 億美元價值的出口貨物,其中香港用戶「貢獻」更是高達 80% ,買入超過 8000 萬美元價值的日本貨品。
成敗取決於日本企業
日本最近終止負利率政策,央行的立場是對未來感到樂觀:「我們見到工資與物價之間的良性循環已被確認正在加強。」日本經濟過去的瓶頸,在於企業在本地消費力不振情況下,沒法提高價格(市場價格敏感度高)獲利,於是也沒有能力支付更高工資。時至今日,日本官方對企業能夠增強「獲利」感到樂觀,從而支持更高昂的工資成本。
這份信心不會平白而來,是對加息後日元升值、減少企業入口的成本嗎(但日元卻不升反跌)?加息後,本地依靠借貸的個人或中小企,購買力還能繼續嗎?但如果新增的消費是來自海外呢?
在日本,針對外國人的「價值歧視」比比皆是,例如外國人要在東京租屋,基本上不付雙倍租金基本上免談(肯付也不一定能租到),酒店價格也能夠反映這現象,網上預約比即時出租更貴。當然,部分專做外國客生意的品牌和免稅店,出於營銷策略,例如 Uniqlo 及子品牌 GU,都很大方提供和推廣免稅優惠,其實手段不同但目標一致:賺取更多外資。
奧江先生表示,「Buyandship 有三個優先事項。第一是出口,就像我說的,透過合作關係並將日本商品出口到日本以外的用戶群。 另一個是進口。 進口意味著當我們日本用戶群也在不斷成長,他們亦會有興趣使用 Buyandship 服務在日本境外購買東西。 所以,我們的計劃是與 paypay(日本最受歡迎的電子支付) 這樣的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和合作。第三就是針對入境日本旅客的消費,跟零售商和百貨公司合作,作出相應的物流集運配套。」
當然,前提依舊是屬於「供應方」的日本大小企業,是否願意投放更多資源,跟 Buyandship 這樣的物流科企合作,共同拓展海外市場,包括開拓互聯網的電商銷售管道、支援線上客服查詢,以及在大型百貨公司、零售店的櫃枱,增添購物後集運的物流安排。
包括奧江先生在內,我在日本認識的幾位新朋友,都很坦率地陳述一個事實,「日本人都有不願作出改變的保守傾向。」
日本能夠憑著終結負利率政策、踏入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科技時代的轉機,利用創新科技和數碼化,將眼光更遠地放在日本以外的市場嗎?展望未來,日元匯率會步上升軌、繼而提昇綜合國力並在國際舞台重獲影響力嗎?要達到這些目標,日本需擁抱變革,或與一些他們珍視的古老傳統和價值有所抵觸,但我相信日本有勇氣走這一條長期而漫長的遠路。
採訪、撰文:尹思哲
The post 從港企 Buyandship 進軍 看日本如何走出迷失三十年 appeared first on UNWIRE.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