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life were fair, Elvis would be alive and all the impersonators would be dead. ─ Johnny Carson

最近熱話是同工同酬,無論醫生、教師、社工(扎鐵工人本來已經是同工同酬,他們要求的是加人工,所以不歸入此列),都打出同工同酬四隻大字,要求僱主加人工。基本上,此乃歷史問題,歸咎幾年前沙士時代。那時百業蕭條,各行各業均調低入職起薪點;其後經濟復蘇,起薪點又調高,甚或高過沙士入職的一群,招致有人不服氣,實在是人之常情。

不滿意自己待遇,覺得受了委屈,理論上可以另謀高就;很可惜,大部份人實際上只能另謀低就,見到新入職同事人工比自己高,心裏自然不服。不過就算是與自己職位一樣的同事,貢獻度都肯定不一,若要人工與同職位同事一樣,不公平仍然存在。

有實力怕乜賺唔到

要求同工同酬的幾個行業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幾個行業的最大僱主都是政府。在政府劃一政策下,個人工作表現難以量度,就算有了同工同酬,都不能就每人的貢獻度作適當回報,不公平情況依然存在。

反觀工作表現與薪酬直接掛鈎的行業,例如投資銀行經紀、補習名師、私人診所醫生等,都不會有人要求同工同酬。如果有實力又覺得薪酬不合理,大可以東家不打打西家,反正有料到,不怕到了別處搵錢能力低了。

實力不夠,就算提高薪酬,也會因為表現不能追上,很快打回原形。如果這些行業的老闆,硬是把員工同工同酬化,只會令天才轉行,庸才留低,結果搞到拖垮公司大家無糧出。